英吉利海峡是欧洲大陆架上最小的浅海,因英吉利海峡的名称而得名。海峡对岸的法国人称其为“拉芒什海峡”,法语的意思是“袖子的伸展”。较宽的英吉利海峡通常还包括东北部的多佛海峡(加莱海峡)。这条海峡就像一个大喇叭,东西平坦,东窄西宽。海峡呈喇叭状,西南面临大西洋。喇叭口最宽处宽约240公里,喇叭口最窄处宽约96公里。 “大喇叭”全长约520公里。海域面积8.99万平方公里,不到英国大陆陆地面积的一半。该地区完全位于西欧大陆架上。水浅,平均深度仅60米左右,大多较浅。小于100米。因此,英吉利海峡也是欧洲大陆架上最小的浅海。大约2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河时期,海平面比现在低了100多米。当时,英国仍然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此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英国与现在的欧洲大陆之间的空间逐渐沉入海水中,形成了现在的英吉利海峡。海峡水下地形自东向西平缓倾斜,典型深度为45米至120米,最大深度为172米。海峡主航道深度从25.5米到172米不等,顶部海底地理复杂,含有许多沙、砾石和石头沉积物。法国一侧东边的海底很浅且多岩石,导致航行困难。英吉利海峡位于约50度位于北纬,与我国北极最北端的小镇漠河相似,但比我国温暖、湿润得多。没有严寒或酷暑。冬季气温升至3.9-8.3℃,夏季仅为19.4-21.4℃。这是因为英吉利海峡位于西侧,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总体温暖湿润,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雨、雪、雾全年都有,年平均降水量在635~1016毫米之间,每年下雨天数在100天以上,即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有雨或雪。该洋流主要是北大西洋暖流。它从西边进入,形成一股稳定的洋流,从西大西洋向东北流去。西风较强时,水流速度可达1节以上。台湾海峡两岸潮汐现象明显,半日潮潮汐占主导地位。法国海岸的潮差比英国海岸大。法国圣马洛湾的平均潮差可达11.9米。这里是世界上海洋潮汐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正是得益于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法国于1966年在圣马洛湾兰斯河入海口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厂,年发电能力达5.4亿摄氏度。英吉利海峡上空的低云 西欧和北欧的海上灵魂 欧洲、英吉利海峡和多佛海峡是欧洲通往美洲和非洲的唯一海上航线。它也是俄罗斯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南下进入大西洋、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唯一通道。他们处于战略重要位置。因为海峡连接着经济,海峡两岸的发达国家、西方国家东欧和北欧以及英国和法国也是重要的发达国家,经贸往来密切,使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之一。每年有多达20万艘船舶通过该海峡,平均每天有近600艘船舶通过该海峡。鉴于海峡的重要战略地位,英吉利海峡已成为美国和欧洲国家谋求控制的战略地区。这也是对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全球扩张和全球扩张的最新批评。为此,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在台湾海峡两岸部署了众多海空军基地。英国海岸的朴茨茅斯、波特兰和普利茅斯,以及法国的瑟堡和布雷斯特。这里一直是数百场战役的发生地,也是保卫大英帝国的“福地”。 “我们的三个世纪的辉煌,受到了自17世纪夺取海上霸权以来最沉重的打击。战争期间,没有任何敌舰敢越过我们引以自豪的海峡。现在皇家海军的传奇结束了。”这是《泰晤士报》对1942年2月12日三艘德国军舰安全穿越英吉利海峡返回大陆的事件做出的愤怒回应。英国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为何会发表“皇家海军传奇就此结束”这样令人心碎的言论?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发生在英吉利海峡的海战及其对英国建立的影响。 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历史上,英吉利海峡曾发生过多少次战争,难以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基本上所有影响大英帝国命运的重大战争都是在这里进行的。著名的英法战争(1337 年、1339 年)西班牙战争(1588 年、1602 年),两次世界大战都涉及英吉利海峡的重大海战。 《大海的咽喉》 作者:奚杜刚、刘宇、王更峰、贾建坤 版本:星球地图出版社 2025 年 4 月 公元 1340 年 6 月的斯勒伊斯之战。这是英法百年战争的开始。 250多艘英国军舰载着22000名英国士兵进入斯勒伊斯港,造成封锁港口的190艘法国军舰上的20000多名法国士兵丧生。法国海军在这次海战中遭受了沉重打击。英国军队完全控制了英吉利海峡,使随后的战斗远离了英国本土。 1588年5月,英西战争期间,当时的欧洲统治者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在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的支持下,集结了一支由约130艘船只、8000名士兵和18000名水手组成的“无敌舰队”,企图横渡英吉利海峡入侵英国。军队w由于海战失败和海峡恶劣天气的双重打击,几乎全军覆没。英吉利海峡再次保护了大英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英吉利海峡布设了大量水雷和反潜拦截网络,以防止德国入侵并拦截德国军舰。二战初期,德国制定“海狮计划”,跨过英吉利海峡入侵英国。希特勒计划率领13个师和大约25万名德国精锐部队入侵英国。但它从未被实施过。英吉利海峡的存在使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避免了德国的入侵。 1944年6月6日,二战末期,盟军越过英吉利海峡,进入诺曼底登陆。他们开始入侵诺曼底,代号为“霸王行动”。近三百万士兵越过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海岸。这是最大规模的海军登陆行动世界上的离子。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二战的战略格局。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的场景。 好奇二战期间,德国海军也曾利用英吉利海峡的大雾胜利逃脱。 1942年初,两艘德国海军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以及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在法国北部布雷斯特港搁浅。这三艘舰是德国海军仅存的主力舰。英国人也每天监视这三艘船,偶尔派飞机轰炸它们。因此,德国计划穿越英吉利海峡,将这三艘大型舰艇撤回德国。然而英国人却在这里埋设了水雷,并在英吉利海峡最狭窄的区域布置了一排海防炮。他们还派遣驱逐舰、潜艇和鱼雷艇进入英吉利海峡,希望德国海军出现并立即将它们全部击沉。但它是没有上帝那么伟大。与不列颠群岛一样,冬季多雪是英吉利海峡气候的一个特点。事实上,德军曾利用浓雾穿越英吉利海峡。当英国做出反应时,德国船只已经接近荷兰水域。有隧道穿过的海峡。十九世纪初拿破仑时代,人们提出了建立固定水下航道穿越英吉利海峡并将不列颠群岛与欧洲大陆连接起来的想法。这个大胆的想法一提出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实现这一想法的障碍固然是技术限制,但更重要的是欧洲国家之间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英国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英吉利海峡是抵御欧洲大陆入侵的天然屏障,修建穿过这一“屏障”的通道会增加入侵的风险。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英国英多姆加入欧洲共同体。英国和法国等国家渴望统一的欧洲市场。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迫切需要建立一条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讯路线。终于,1987年12月,英法两国正式开始修建英吉利海峡隧道。最终竣工的隧道沿着英吉利海峡最狭窄的多佛海峡底部,从英国福克斯通向东延伸至法国加莱。它长50公里,水下38公里。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水下隧道。 3条隧道南北平行排列,从海底40米深的岩石区贯穿整个海峡。南北两条隧道相距30米。该隧道为单线单向铁路隧道,直径7.6米。中间隧道为辅助隧道,直径4.8米r 用于维护和救援操作。隧道开通后,从伦敦到巴黎的陆路旅程减少了一半,只需三个小时即可到达巴黎。从伦敦飞往巴黎的航班通常需要 3 小时左右。例如,如果包括从城市到机场所需的时间,则飞机的速度不如穿过隧道的火车快。隧道的开通填补了欧洲铁路网的空白,极大地方便了欧洲主要城市之间的出行,使英吉利海峡变成了公共通道。本文摘自《海上喉咙》,经出版商许可发表。原作者/奚笃刚、刘宇、王更峰、贾建坤 摘录/编辑:张婷/走藻 校对/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