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收到“宁德时代份额持续下滑”的消息。中国汽车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42.74%,较上年下降3.46个百分点。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公司的比率分别上升1.42点和0.30点。与此同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协会秘书长崔东秀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展示了基于行业聚合数据的测算。宁德时代2025年第三季度市场份额为41.7%,较2020年和2021年超过50%的份额大幅下降,创五年来新低。崔东洙认为,“锂电池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行业”,未来宁德时代很难完全垄断。9月29日,公司与宁德时代拟对江西盛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盛华股份有限公司”)增资35.6亿元,其中宁德时代将增资25.63亿元,成为江西盛华控股股东。前段时间,宁德时代向富临精工支付了15亿元的非同寻常的“首期付款”,以确保江西成化的磷酸铁锂供应。业内专家表示,在电池行业激烈竞争和车企“去宁化”战略的背景下,宁德时代的策略也在不断变化,从过去的强势优势,到如今的“提前付费”合作。如何应对危机,在战略变革中介入,用自己的商业逻辑平衡质疑,正在考验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的智慧。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联盟截图ce官方微信公众号。 “融资+资本”双包降低供应链风险。 9月29日公告显示,宁德时代与富临精密共同出资逾25亿元人民币,为子公司江西盛华增资。此举加速了江西盛华在高品质磷酸铁锂产品研发和生产、国际化扩张、供应链完善和储能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进展。事实上,宁德时代与富尔精工的合作关系正在不断加强。 9月18日,宁德时代宣布与富临精工签约,并支付预付款15亿元,以确保江西成华向宁德时代供应磷酸铁锂的承诺,并支持江西成华最具竞争力的原材料建设设计。今年3月,宁德时代对富林精工旗下江西盛华进行战略投资。后本次增资完成后,宁德时代持有江西盛华18.74%的股份。不过,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表示,2022年锂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危机依然明显。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入股上游产业链,并提前追加15亿元,保障供应。本质上就是通过“金融+资本”的双重结合,将关键原材料供应商牢牢链接到自己的产业链上,降低供应链风险。另一方面,宁德时代也缓解了中小供应商的担忧。今年5月23日,汉川智能公告公告称,已向宁德时代提起诉讼,索赔6087万余元。汉川智能集团宣布与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签署电厂置换协议。公司设备交付、安装、调试后,宁德时代将投入运营,但延迟付款并严重违反合同。王鹏认为,这可能会让中小供应商对宁德时代的合作政策越来越不信任,从而产生这种“付款偏好”。随着半大型公司纷纷效仿,先发优势正在消失。电池行业“老大哥”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下滑日益明显。中国汽车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宁德时代占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的40.92%,较去年同期下降2.89个百分点。宁德时代占日本新能源商用车引进量的50.17%,较去年同期下降10.98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微信官方公众号截图。无独有偶,根据相关数据计算据崔东洙团队统计,宁德时代2021年市场份额达到51.9%,一度占据半壁江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个数字进入了缓慢但持续下降的趋势。 2024年第三季度,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下降至45.3%。 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下降至44.9%,第二季度为42.6%,第三季度为41.7%。目前,宁德时代的份额已跌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市场份额的变化直观地体现为行业结构的重塑。在崔东树名单上的18家主要电池公司中,有4家市场份额下降,而14家则稳定或上升。其中,亿纬锂能和正力新能源表现尤为出色,市场份额分别增长1.8%和1.4%。 “领先公司之间的整合效应正在放缓。”崔东洙表示,2022年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将达到72%,目前已下降达到 67%。预计行业“单一企业垄断”将向“多元化”转变。在王鹏看来,宁德时代虽然持续投入技术创新,但在快速追赶的二线企业面前,先发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目前,资本雄厚、产能较大的企业仍能保持较高的整车装载能力,但市场份额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二线企业在技术、产能、成本控制等方面不断缩小差距,宁德时代要想保持“领先”地位,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汽车企业制造电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电池行业存在大变革的机会。”崔东洙表示。而这意味着,宁德时代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同行,也来自于其集团的“自立”。中间体中的成分。从“游戏”到“全球化” 回顾宁德时代的出现,“游戏”曾经是最鲜明的标签,也是其初步突破的关键。美团创始人、福建省创始人王兴曾解释道。当他参观曾毓群老师的办公室时,大家都被墙上写的四个大字迷住了:“游戏很强”。有人问。 “你为什么说,‘你必须热爱努力工作?’你不是说“我赢不了”吗?曾毓群回答:“祝你好运。”这还不够,这是体力劳动,而比赛是脑力劳动。 “游戏的本质”是判断趋势、权衡风险,宁德时代赢下了上半场。 2017年4月,当宁德时代尚未巩固在国内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时,曾毓群鼓励全体员工:“当我们沉睡在政治的温床时,我们的竞争对手却在关键时刻奋力拼搏, 可能意味着生或死。你可以想象专业人士之间的区别“游戏的本质”还表现在,不喜欢纠缠,不喜欢冲突,大胆选择新的战场。多方透露,2023年底,宁德时代员工的电脑桌面将统一改为:“出国旅行的人,都是公司英雄。”宁德时代总统府2024年第一号文件,就是写下的《出国旅行动员书》。 曾毓群本人。显然他也关注过内部市场。市场越来越大,国外市场“还有空间”。但宁德时代的挑战还远未结束。随着宁德时代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它在技术领域也悄然开始了新的“围猎”,不少竞争对手试图在尚未量产的“固态电池”领域“超越”宁德时代。 它会发出充电声音。上汽集团计划实现汽车零部件规模化量产2025年实现10万辆固态电池,广汽集团计划2026年在旗下车型上搭载全固态电池,长安汽车计划2027年分阶段量产全固态电池。跨国汽车企业也不甘落后。宝马将于2025年5月开始固态电池道路测试,丰田、本田等汽车制造商计划于2027年开始量产。北京《壳牌财经》记者就此事联系宁德时代,但截至发稿时宁德时代尚未回应。显然,固态电池等国外电池都是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新战场”。随着市场越来越大,宁德时代守城并不容易。他们能否再次成功围攻?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编辑:林子,纠错:杨川、刘宝庆